2025年10 月 31 日至11 月 2 日,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在德国海德堡 Bürgerhaus 会议中心成功举办。论坛吸引了数百位来自中国与欧洲的科学家、学者及企业界代表共同参与。本届论坛以“汇聚中欧,科链全球”为主题,聚焦中欧高质量发展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跨学科合作议题,采用主论坛+六场线下平行论坛+多场线上论坛的形式,构建了“开放、包容、专业、创新”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,为中欧建交 50 周年之际的科技交流与落地合作注入新动力。

中欧科学家论坛大合影
第四届临床医学与智能器械国际会议(CMID 2025)由巴黎教育与创新学院(IEIP)、国际应用科学与技术协会(IAAST)联合主办,湖州师范学院承办。本次会议作为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(CESF)的临床诊疗与转化医学平行论坛,聚焦肿瘤治疗、精准医疗等核心方向,积极推动中欧医疗机构、药企的资源对接,构建高效合作网络,加速医疗科技成果的全球转化与应用,为提升人类健康福祉贡献力量。

第四届临床医学与智能器械国际会议(CMID 2025)部分演讲嘉宾合影
会议由湖州师范学院教授、省级中法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王泽峰主持。在会议开幕环节,他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,并感谢所有专家学者和支持单位对会议的贡献。
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Pier Paolo Piccaluga教授发表了题为“迈向精准医疗之路:2022 年外周 T 细胞淋巴瘤分类”的报告,揭示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关键致病机制,并指明了相应的靶向治疗方向。

Pier Paolo Piccaluga教授
俄罗斯科学院泽林斯基有机化学研究所Sergey V. Suchkov教授发表了以“抗体-蛋白酶作为新一代独特的生物标志物、潜在靶点和转化工具,可推动以设计为导向的生物技术、生物制药和精准医疗实践的发展”为主题的精彩报告,探讨了其在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前沿应用。

Sergey V. Suchkov教授
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、温州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纪建松教授由翁巧优代表发表题为“影像与介入医学研究:从实验室到临床”的报告,展示了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进展。

翁巧优
北京恒峰铭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、首席科学官郝好杰教授的报告“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:从基础发现到临床转化” 由郭卓明代表发言,详细介绍了干细胞疗法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.

郭卓明
复旦大学陶灵教授发表了以“深入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的代谢重编程”为主题的精彩报告,对该疾病的代谢重编程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。

陶灵教授
海德堡大学/德国癌症研究中心(DKFZ)李宪哲博士发表了以“血液和粪便生物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早期检测的诊断性能”为主题的精彩报告,系统评估了血液和粪便生物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早检中的实际效能。

李宪哲博士
海德堡大学/德国癌症研究中心(DKFZ)杨京宇博士发表了“Onko_Neoepitope_Pipe:用于精准免疫治疗的综合新表位预测流程”为主题的精彩报告,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肿瘤免疫学中的创新应用。

杨京宇博士
法兰克福大学、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坤锋博士发表了以“中国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崛起之路”为主题的精彩报告。

宋坤锋博士
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墙报展示环节,展出了多篇来自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。与会者围绕临床医学、智能医疗器械与精准医疗展开了深入交流,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思想碰撞与合作。

部分学术墙报展示
本次会议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本次论坛不仅深化了中欧科研界的交流合作,也为推动临床医学、智能医疗器械及转化医学的全球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。未来,会议将继续致力于促进基础研究、技术开发与临床应用的有机衔接,助力突破性创新成果的孕育与推广,为提升全球医疗服务水贡献力量。
致谢:王泽峰教授,Pier Paolo Piccaluga教授,Sergey V. Suchkov教授,纪建松教授、郝好杰教授、陶灵博士,李宪哲博士,杨京宇博士,宋坤锋博士,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,光武(湖州)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,北京恒峰铭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。